渤船重工安全管理工作五年三轉變
2011-04-13 08:52:02 來源:國際船舶網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“十一五”期間,渤海船舶重工(位置 評論 新聞)有限責任公司將安全管理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,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要求與公司生產實際有機結合,不斷加大安全投入,強化管理,通過PDCA(計劃、行動、改進、糾正)循環,實現公司安全管理由“人治”向“法治”轉變、由被動防范向源頭管理轉變、由專項整治向日常化管理轉變。
由“人治”向“法治”轉變。符合公司生產施工實際的“管理制度”和“操作規程”是安全管理過程中的“法”,是作業人員安全生產的基本依據,是判定違章作業的標準。在公司發展及新設備、新技術、新工藝被不斷引進的過程中,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被不斷完善。目前公司擁有安全管理制度52項,涉及日常管理、危險場所、特種設備(產品庫 求購 供應)管理、廠內交通、造修船安全管理等多方面。修訂后的操作規程248項,全面覆蓋公司船舶建造過程中的各個工種,所有規程都按作業前、作業中、作業后的順序編制,便于施工人員理解和掌握。有了可依之“法”,公司的各項檢查都嚴格依“法”執行。在每月的考核中,獎勵和處罰都理由充分、條款明晰,被獎的再接再厲、被罰的心悅誠服,建立起了公平、公開、公正的安全生產考核機制。
由被動防范向源頭管理轉變。從2003年公司引入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以來,按體系運行要求,每年進行一次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工作。所謂危險源,就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源。抓住根源,并對其采取有效的控制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前提。公司針對每個危險源的不同特點,制定了控制措施,匯編成冊,下發到每個工段、班組,使每名施工人員都能明確所在崗位、所從事作業的危險性,達到預防性管理。
公司的“源頭”管理還體現在對外協施工隊伍的管理上。隨著公司的發展,外協隊伍成為不可或缺的力量,為把好外協隊伍的準入關,公司安全管理部門重新修訂了《外協施工隊伍管理規定》,對施工隊伍的安全資質進行嚴格審核,與具有安全資質的單位簽訂《安全生產協議書》,明確安全責任和管理事項,收取風險抵押金,為實現安全生產提供前提。
由專項整治向日常化管理轉變。傳統的安全管理方法習慣于開展專項整治工作,或針對某一事故、或配合專項活動等等,在安全管理機構不健全的粗放管理階段發揮了不可小視的作用。但隨著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公司“落戶生根”,規范的日常管理逐漸彰顯出強大的作用。目前,公司有明確的安全生產例會、檢查制度。同時,要求每個分廠、工段、班組每周進行安全教育,傳達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要點,結合工作實際布置安全注意事項。此外,公司安技部門組織基層單位安全員開展的聯合拉練檢查每周進行,深入施工現場的巡檢每天開展,使隱患整改效率大大提高,事故隱患銷聲于萌芽。
標簽: 渤船重工